基面处理由两部分构成。一是基面处理,二是出水点处理。处理基面时,应先做好支护找平工作,再铺设防水层。找平作业主要包括边墙补喷找平、拱部补喷找平、底部砂浆找平。若发现外露锚杆或尖锐钢筋,应立即切除,并拌和水泥砂浆进行平顺。处理出水点时,应对支护表面的漏水问题进行处理,再铺设防水板,随后埋设工程排水管,使积水能顺利流入边沟。当然,也可实行注浆堵水,待基面达到干燥要求,再铺设防水板。
选择无钉铺设操作,用木楔固定边墙,每一固定点与下一固定点需保持1.0m。拱部的间隔距离则保持在0.5~0.7m 之间即可。完成固定作业后,从拱顶开始,逐步向拱脚铺设防水板。此时,仰拱面应在防水板的上方,这样才可有效提高防水效果。设置防水板时,应使其环向长度超过基面周长,避免紧密铺排。混凝土浇筑作业结束,检查防水板是否和支护喷射的混凝土面紧密衔接。如果与混凝土的黏连度过度紧密,可能会造成防水板胀破,反之防水板间会发生褶皱。将防水板铺设到仰拱面时,要注意延长边墙角的防水板,以便进行边墙搭接。一般情况下,搭接长度应超过10cm防水板固定后,启动热焊机焊接防水板的搭接缝。若使用的是双焊缝,应保证焊缝的宽度超过10cm。开展纵向接缝作业、环向接缝作业前,去除多余搭接的材料。